找到相关内容787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佛教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

    毘婆沙宗将修道历程及其相对位阶,分成「五道八地」,也就是「资粮」、「加行」、「见」、「修」与「无学」等五道,与「见白」、「种性」、「八人」、「见」、「薄」、「离欲」、「已办」与「独觉」(或曰「...《佛教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   本文荣获九十学年度第二学期张维城、张裴金枝居士奖学金   ◎ 陈平坤   摘 要   本文除了抒发《佛教大部派宗义讲释》的阅後「感想」,另外思论四个问题:(1)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562071.html
  • 佛教的倒流

    游言无可寻究?……不得引佛义宗用解老子,斯理定也。”“四谛”,亦称“圣谛”,梵文是catvāryāryasatyāni,即苦、集、灭、道。“”指的是预流果、一来、不还、无学 ( 阿罗汉 ...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,未尝举乐。勤于政事,每冬月更竟,即敕把烛看事。执笔触寒,手为皴裂。然仁爱不断,亲亲及所近幸,愆犯多纵舍。坐是政刑弭紊。”[vi]根据上面的叙述,梁武帝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虔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0162100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叙

    所作成办、五停心、五善巧、禅、四谛,如是说所缘事。谛定神变,说教授事。三学三根,及三解脱,正说学事。十想对治,说随顺学法事。是为初聚六事。次聚、瑜伽,有其七事。力,作意依缘,学修及,次第说七...三抉择,十六修如如,九心,慧,四谛,六度;相应者,如如三身智。是故有种姓者,各依自乘,如如出离生死,得出世;无种姓者,依人天乘,如如脱离恶趣,得世间。所知境,能知智,能知人,广大普被,一切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262297.html
  •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(1)

    提出请求,仍遭拒绝,只得退出精舍。这时候,大爱道与五百释女立于精舍门外,颜面垢秽,身体疲劳,悲泣不止。阿难见此情景,心生悲悯,遂以报答佛母哺育深恩和女众出家终能证得为由,再三向佛陀恳请。佛陀考虑良久...三,第三偈)、生于王宫的金达(二·二,第二一~二二偈)和生于富商家庭的苏佳妲(六·,第一四五~一五O偈)都是听佛开示说法后,便致醒悟,并证得位的。三十长老尼和五百长老尼以及乌德玛(三·二,第四二~...

    侯旭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162522.html
  •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——以《佛祖统纪》为中心

    韩愈之<论佛骨表>中说,梁武奉佛,为侯景所逼,饿死台城。针对韩愈之言,志磐从本迹论的立场反驳说:   梁武是住世圣人,临终尚修斋戒,当时史臣不足以知,故言索蜜荷荷而崩。退之创为饿死台城之...若就教法而言,随自意真实之法为实教,随他意方便之说为权教。若就智而言,其体契於实理为实智,施设万端而能应机开导称为权智。若就因行而言,圆顿之行为实因,前三教之行为权因。若就而言,三德秘藏之大涅槃为...

    宋道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762529.html
  • 菩提达摩祖师来汉地传法的因缘(二)

    中,代宗谥号大医禅师慈云之塔。中书令太子宾客襄阳公杜正伦撰碑文。净修禅师赞曰:  祖十四,因师解脱。  处世道流,兴慈量阔。  永绝雕荣,迥祛始末。  少花多,忍传衣钵。  第三十二祖弘忍和尚  ...》卷五十,395b。】。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上之一说:“达摩未到,古来诸家所解,皆是前禅八定。”【《大正藏》卷四八,399b。】如何修灭尽定、菩萨境界、佛的境界、罗汉等等境界,向上一路如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2463258.html
  • 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“中有”相关议题之探究——以“中有救度”为核心

    缘起法、六因建立出以异熟因果、无明习气、环境众缘与主体意识条动线为主的业力因果机制的网络。并在这条网络上探寻出:“转业机制之所以能够成立的原因,乃在于众生本具解脱的本性,以及经由转化念头所连带提升...  1、就凭借而言  (1)田器  (2)处别  2、就业而言  (三)无色界殁生欲、色界的难题  二、中有不属于五道  (一)所至不同  (二)状态不同  (三)安住不同  ()因果不同  (五...

    颜建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763683.html
  • 《佛教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后感(下)

    所得道是“阿罗汉”(arhant)已达究竟,或者还须直到“成佛”(buddha bhavati)方能圆满的问题,且就大部派对所修道法的不同看法进行探讨。这些修道方法不同,固然显而易见;不过,其中...见白”、“种性”、“八人”、“见”、“薄”、“离欲”、“已办”与“独觉”(或曰“”)等八种地位。这些修道阶程的安立,站在宗教修持立场来看,自是根据学人实际习行佛法所产生的身心或精神状态而有。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163822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涅槃是系驴橛,十二分教是鬼神簿,拭疮疣纸,三贤,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,自救不了” (《五灯会元》卷七)。原因何在呢?  其实,正所谓物极必反,大乘佛教理论对世界的这种极而言之的否定,恰恰构成了另外...研究的基础上指出,“帝”在甲骨文中作“采”或“米”,一似花萼之全形, “分析而言之,其‘ 若‘ 象子房,一象萼,巾象花蕊之雄雌。……知帝为蒂之初字,……古人固不知有所谓雄雌蕊,然观花落蒂存,蒂熟而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
  • 从演译杂阿含经论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中至高无上的一把火炬,照亮一切敦义与思想的研究。除此之外,因为禅定的途径而达至的解脱,这些圣者无疑的正是传承佛敦的见证者、传承者,也是以现实生活中的“人—为现身说法的对象,此为世间的明眼人,为世间...aka),一样是初期圣典的两大部,但由于牵涉的层面较为窄狭,一般来说,研究原始佛教,还是以汉译的阿含与巴利语(P巳二纪录的五尼柯耶为主。  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,探讨原始佛教的特质与意义,一直是笔者高度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564116.html